西汉时期滇国房屋模型铜扣饰
■北京 吴翔
扣饰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物,因其背面有矩形扣而得名。它在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滇池区域特别流行,于古滇青铜文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已出土的器物中,青铜扣饰在服饰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装束上也有所体现。此外,扣饰可作为财富的一种象征,甚至它还可能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巫具,也有研究提出,扣饰还可作为棺撑的特殊物品。
古滇国青铜扣饰造型十分丰富、不拘一格,技术精湛,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涉及古代滇国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各个方面,如狩猎、放牧、各种家畜、野兽、鸟类以及房屋等。本文就结合4件馆藏的房屋模型青铜扣饰,一窥古滇国历史风采。
西汉孔雀房屋形铜扣饰(图1),通长8.9、通高8.8厘米,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长方形平台。平台前两侧立圆柱,中央略斜近直立一宽板,下端饰横条纹,中端为斜线交叉纹,上部铸一孔雀浮雕,高翎,圆形开屏。平台后为直立房屋墙,中部一方形孔。屋顶高耸作歇山式,上脊宽,下檐窄,“人”字形两面坡,屋面刻六边形蜂窝状瓦纹,屋脊为菱形纹饰,脊上有雕饰。屋两面顶部两端各有一交叉牛角形檐板,上有纹饰。背有矩形扣。
西汉房屋模型铜扣饰(图2),长11.5、高6.8厘米,现藏于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其立体铸就,房屋呈木质结构,屋顶高耸,宽阔,上脊宽,下檐窄,而“人”字形两面坡,屋面上压排列如椽的长棍,于屋脊上前后交叉。屋面两侧端用较宽的长条板顺椽封闭,上端雕刻成棱形,于屋脊上前后交叉,房平面作横长方形。房屋四面墙用圆木井干式交连而成,侧面一门,无窗,高及檐内,前后墙上段宽出。且屋面平,有斜线交叉的棱形刻线纹,压圆棍,顺椽板刻同心圆和半月形的“日月纹”。背有一矩形扣。
西汉铜房屋模型扣饰(图3),高11.5、宽12厘米,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扣饰表现了一场室内“祭祖”仪式。铜房屋由干栏式与井干式建筑组合而成,用巨木桩建上下两层平台,设栏杆和栏板。平台后部中央为一井干式建筑,屋内正面开有一窗,内见一人头,有专家认为,小龛所供皆“滇”人妇女之头。这应是以“滇”人祖先头颅制成的模型,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房屋本身可能是专门供奉祖先头颅的“神房”。
我国古代的祭祀仪式通常是“祭于内者为祖,祭于外者为社”,古滇国也不例外,凡祭农神、山神和水神等,多在室外特设祭坛。而祭祀祖先则在室内, 该铜房子模型的台上有十一二个人,他们各司其事,笙歌乐舞、烹饪食物、献祭牺牲,展示了一场热闹的古滇祭祀场景。左右两侧各立圆柱,上挂牛头;平台正中置梯,梯上浮雕着象征土地、蜿蜒向上的蛇纹。而土地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根本,因而也成为祭祀的对象。整个场面似为一种与农业有关的“孕育仪式”。且女始祖与象征土地、繁殖力、女性的蛇图像联系在一块来崇拜,这在古代华夏民族中屡见不鲜。
“西汉房屋模型铜扣饰”(图4),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房屋模型表现的是一组干栏式和井干式相结合的礼仪建筑及祭祀活动。背面铸有榫扣。建筑为长脊短檐人字形两面坡屋宇5座(其中1座仅剩柱脚)。正中主室为井干式建筑,围以柱架平台,勾栏与其余建筑相连。中庭檐前立一牌,下段雕刻阶梯5级,双行,上段无梯级。右侧另有板柱构筑的斜坡由地面升至平台。主室正中开窗,中露女人头部,可见其颈后长髻。前堂及其余建筑平台、勾栏及前庭,计有人物28个,作跪坐、持物、宴饮、吹奏、舞蹈等状。在主室窗右侧,端正跪坐一男一女。左侧设一俎,上置一牛肩胛骨。俎后坐一人,右手持笔状工具着于牛肩胛骨正面。案前跪伏一人,面对牛肩胛骨。主室右侧柱后立一对拥抱男女,下体裸露。庭前柱间缚两牛、两马,另有三猪、一犬、一鼠等动物散处。
该干栏式建筑组群,布局、结构和用材等方面都比较合理,而且装饰华丽,功能齐全,很有可能是当时滇王或滇国贵族的住所或议事厅的再现,其表现内容当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
来源:收藏快报
网络转载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源于网络,更多的是为大家传递最新收藏信息之用,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具体内容仍需浏览者自己核实其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侵权请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